7月28日,华润万象生活物业北京公司 “万象补给站” 揭牌仪式在北京公元九里圆满举行。随着红绸缓缓落下,这个秉承“万象守护 爱遇温暖”理念的暖心公益驿站正式启用。
物业北京公司南部片区负责人陈灵、北京市大兴区高米店街道代表姜岳、香乐园居委会代表李凤蕊、业主代表吕建清、吴宝玲、谢文艺、陈孚鉅及户外工作者代表出席本次活动。
作为万象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倡导落地的12个“万象补给站”的标杆站点之一,北京公元九里整合社区闲置空间资源,通过“物业搭台+社区赋能+业主参与”的模式,为业主与户外工作者搭建起集休憩、饮水、充电、应急药品供给及友善互动于一体的温暖港湾。
万象补给站不仅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更成为物业企业践行ESG理念的鲜活注脚。通过凝聚社区共识、激活多方参与,在服务民生需求的同时,推动形成资源共享、互助共生的社区生态,也让ESG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价值,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社区温暖,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的政策导向同频共振。
夏日“避暑胜地”
让民生服务落地有声
“在这里吹了风扇、喝完冰水以后,
立马感觉没那么热了!”
7月28日中午
快递小哥来到万象补给站纳凉喝水
并为他的手机充电
有时他送货时会不小心被物品划伤了手指
便民药箱里的碘伏和创可贴
能够及时为他清理和包扎伤口
万象补给站设有休息区、便民区、读书区、儿童区及互动区,充电、饮水、休憩等需求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每一处细节也都凝结着多方暖意。
休息区配备座椅、风扇与饮水机,冰箱里常备瓶装水和冰棍,供奔波者随时歇脚;便民柜上,应季应急药品、创可贴整齐排列,充电宝、针线盒可供共享;读书区的绘本读物,为等待时光增添惬意...这些物资都来自物业的统筹筹备、业主的自发捐赠与社区的积极支持。互动区的留言板上,暖心话语与真诚建议不断更新,让这份由共建汇聚的温暖,在日常使用中持续传递。
共建共治共享
构建基层治理新范式
“补给站看似小事
却是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
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最需要的人”
依托 “物业搭台、社区赋能、业主参与”
的联动机制
万象补给站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下的
“共建共治共享” 理念
物业负责场地改造与日常管理
社区提供政策支持
业主通过 “万象捐赠计划”
送来冰箱、饮用水等物资
形成多方协同的公益生态
热心业主们的善意尤为动人。入夏后,业主代表花哥看到秩序人员烈日执勤,转身就联动张慧、吴宝玲、王维、应项翠、于景岚、胡阿姨等爱心业主,自费购买冰柜,并连同成箱的饮用水、大西瓜一起送到补给站:“兄弟们分着用,天热,歇脚时能凉快凉快。”
爱心业主们总爱在业主群里分享这些小事,末了加一句:“公元九里是咱共同的家,你捐本书,我送瓶水,点点滴滴凑起来,咱家就能更像样。” 他们常说,自己做的都是 “不值一提的小事”,却打心底里盼着更多人加入。当个体的微光渐渐连成了片,就能让 “共建美好社区” 从一句话,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日常。
服务业主零距离
打造社区便民延伸点
“以前出门办事需要叫滴滴
在小区门口站着等 热得挺难受
现在在补给站里坐着等,舒服又自在”
如今这个补给站的设立
不仅是户外工作者的港湾
更是业主身边的 “便民驿站”
等待网约车时 无需再忍受风吹日晒
走进补给站稍作休憩 喝口水 吹吹风
带孩子的业主若有临时事务需要处理
能放心让孩子在书籍区翻阅绘本
邻里间约好交换物品
朋友来访在小区门口碰面时
补给站也提供了储物柜与舒适的会面空间
物业更联动社区,在补给站开辟出一个儿童区。地面贴卡通贴纸,社区捐赠的绘本摆满柜子。这里是不仅业主带娃的临时 “休息角”,更是特殊情况下的 “安全港湾”:孩子走失时,可在此等候寻亲;突发天气或家长有急事先,孩子能在此安心待着。
在万象补给站的互动区留言板上
温暖从未缺席
业主写下的 “感谢你们的付出“等话语刚贴上不久
就有户外工作者回赠
“感谢万象补给站”“物业很暖心”
这些一来一往的文字像一场无声的对话
让素未谋面的人们因补给站产生联结
也让补给站从服务空间变成了
传递善意、凝聚情感的精神纽带
从传统 “小区管理者” 到 “社会服务者”
万象补给站不仅为业主与户外工作者遮风挡雨
更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温度
华润万象生活物业北京公司
以万象补给站为载体 延伸服务触角
践行 “人民城市为人民” 的理念
未来 将继续以点滴善举汇聚成民生幸福的洪流
让每一个为生活奔波的人
都能感受到时代的暖意与社会的关怀
《基层治理实践录》(原专题名:基层治理中国行)是由中国报道中国实践频道与中国周刊融媒、中国法治社会•长江论坛组委会联合发起的专题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探索,挖掘和梳理基层治理的成功案例,促进基层治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与借鉴。进一步推动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实现“平安中国”的目标贡献新力量。专题总策划:秦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