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网——中国实践智库官方融媒矩阵主网站
滚动新闻

实践智库

上海法学青年人才录|王美舒:以实践理性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青年法学研究者

浏览:26135次 发布时间:2025-05-12 14:25:35

人才简介

王美舒,女,1988年7月生,中共党员,法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长三角一体化法治研究院副院长。2024年经遴选成为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成员。

0f5c5c1072404d87bf3e09c4aa76268f~tplv-obj.jpg


学术积淀:从理论深耕到交叉融合

王美舒的学术生涯始于对经济法基础理论的探索。博士阶段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学习,奠定了她扎实的规范分析与制度比较功底。然而,她并未止步于传统的理论框架,而是敏锐捕捉到中国法治实践中的新兴议题。2017年入职华东师范大学后,她逐步将研究重心转向营商环境法治化与区域法治,实现了从“经济法”到“制度实践”的学术转向。

这一转型源于她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在参与上海市营商环境调研时,她发现尽管国内学界对营商环境的研究多聚焦世行指标或宏观制度设计,但对中小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微观体验关注不足。中小企业在规则制定中的“边缘化”与“合规困境”,催生了她的研究转向——如何通过规制体系的系统性优化,平衡效率追求与公平正义。为此,她提出了“弹性规制”“分层化规制”等创新理论,试图破解营商环境优化中的“叠床架屋”与“选择性执法”难题。相关成果不仅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法制日报》等重要理论刊物,更转化为上海市普陀区等地的营商环境政策文件,主笔的决策咨询报告获“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在2021年和2023年分别获当年度“上海市依法治市优秀调研课题”二等奖。

营商环境法治化研究:从企业痛点到制度创新

王美舒的营商环境研究始终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她连续五年带队开展上海市区级营商环境田野调查,累计访谈企业200余家,形成30余万字调研报告。在研究中,她发现了一个悖论现象:尽管企业普遍认可行政手续便利化的改革成效,但对整体营商环境的评价仍显谨慎。中小企业的“合规困境”成为制约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症结。对此,她构建了“规制影响评价——弹性规则设计——中小企业参与机制”的分析框架。她提出,现行规则制定过程中,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意见传导机制失衡,导致规则供给呈现“高标准立法”与“低适应性执行”的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她主张建立“包容性规则起草程序”,通过扩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引入企业代表列席论证会等方式,增强中小企业的话语权。

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从立法突破到理论建构

如果说营商环境研究体现了王美舒对市场逻辑的深刻理解,那么她在区域法治领域的探索,则展现了对长三角地区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作为江浙沪唯一高校专家顾问,她全程参与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的起草工作。在立法法第83条的适用争议中,她针对学界围绕“有关区域”范围的争议,运用“类型谱”方法,将区域协同立法分为“纯粹横向协作”与“纵向介入型协作”两种类型,并论证立法法第83条所规范的正是混合型协同立法形态,为实践提供了法理支撑。

社会贡献

除了积极投身研究,在实践层面,王美舒还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专家顾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专家顾问,参与了《上海市数据条例》等10余部地方性法规的起草论证。

作为华东师范大学长三角一体化法治研究院副院长,她与研究院成员打造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智库平台。2021-2023年,她连续主导举办三届“长三角一体化法治论坛”,邀请全国人大法工委、沪苏浙两省一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及实务专家共商数字法治、生态治理等前沿议题。起草《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专家意见稿,关键条文被起草部门采纳,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的多次肯定。

未来展望

在王美舒看来,法学研究必须打破“象牙塔”与“实践场”的隔阂。这种实践理性体现在她的每一个研究课题中,无论是营商环境调研中的企业访谈,还是区域立法中的条款设计,她都坚持“用脚丈量现实,用笔书写问题”。

面对未来,她将继续深耕三大方向:一是完善营商环境法治化的理论体系,重点研究数字经济时代的监管范式转型;二是深化区域法治协同机制研究,探索区域协同立法创新路径;三是推动经济法基础理论的本土化重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经济法学科体系。

从晨晖学者到博士生导师,从讲师到智库负责人,王美舒的学术生涯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以问题意识驱动理论创新,以实践智慧服务社会发展。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征程中,她正以青年学者的锐气与担当,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着智慧与力量。(来源:上海市法学会 东方法学)

专题统筹:秦前松



版权声明:凡标注来源为中国实践的文章、图片、视频等内容均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实践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实践网”。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底部g1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中实网——中国实践智库官方融媒矩阵主网站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二号院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879602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