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山下,中越两国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反腐败制度与经验互鉴展开对话,为破解腐败治理难题贡献东方智慧。11月22日,2025年中越反腐败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此次会议正值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来自中越两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中越两党两国反腐败的制度与经验互鉴”主题进行深入交流。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湖北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董平,以及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委员、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原副院长、越南哲学协会常务副会长范文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武汉大学监察专员、武汉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理事长万清祥主持。

开幕致辞:共建廉洁命运共同体
朱孔军在致辞中指出,本次研讨会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的重要活动,两国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理论、制度与实践创新破解腐败治理难题。
他强调,会议对推动两国反腐败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国际反腐败事业贡献更多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智慧和社会主义方案。
董平表示,湖北省纪委监委高度重视反腐败学术研究,支持武汉大学加强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打造纪检监察系统理论研究重镇和人才培养高地。他认为,本次研讨会以学术交流续写中越友谊新篇,以理论创新回应反腐败治理时代之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范文德代表越方专家对武汉大学精心筹办会议表示感谢。他强调,反腐败是世界性难题,中越两党两国对建设透明、现代、廉洁的治理体制都抱有坚定决心。
“越南近年来大力推进反腐败反浪费反消极斗争,积极借鉴了中国经验。”范文德表示,期待双方在党和国家权力监督体系、数字反腐等领域深入开展合作研究。

主旨发言:凝聚反腐共识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进行了主旨发言。范文德教授就“越南共产党关于反腐败斗争的新观点”进行阐述。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职务犯罪检察厅厅长张晓津分享了“高质效办好职务犯罪案件提升反腐败斗争整体合力”的思考。
越共中央内政部反腐败反浪费与不正之风监督局局长阮警蓝探讨了“以反腐败反浪费服务越南新阶段的国家发展”的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吴付来教授则从历史维度出发,阐释了“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的深刻内涵。
这些主旨发言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越两国在反腐败领域的最新实践和理论成果,为后续研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素材。

研讨交流:探索腐败治理新路径
本次研讨会设置了四个单元研讨环节,专家学者们围绕中越反腐败制度的历史发展、理论和实践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在第一个研讨单元,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原副院长武庆荣教授介绍了“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反腐败法律体系的演进”。山东大学纪检监察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朱福惠教授则系统梳理了“中国反腐败体制的历史发展”。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廉洁研究院院长姚文胜教授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腐的经验与启示”。中国人民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倪星教授分享了“中国特色清廉指数构建与实证调查”的研究成果。这些研讨内容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现实针对性,体现了两国学术界对反腐败问题的多维度思考。
日益密切的中越反腐协作
本次研讨会是中越两国在反腐败领域日益密切合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越双方在反腐败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
就在研讨会召开之后,11月24日,越共中央委员、中央内政部副部长黎鸿光与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副秘书长王贻星举行会谈。双方就内政工作、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反腐败、反浪费、反消极和司法改革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交流。
云南省为越南莱州、老街、河江等九省市29名纪检干部举办了反腐败专题研修班。该班围绕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经验做法以及云南的具体实践进行交流。
9月23日,越南最高人民检察院副院长陈海军还率团出席了在香港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会议主题正是“数字时代打击洗钱、腐败犯罪及资金追缴”。
这些活动表明,中越两国在反腐败领域的合作已经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良好格局。
学术交流助力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
本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湖北省纪检监察协会主办,武汉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承办。参与院校包括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法律大学、顺化大学所属法律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十多所中国知名高校。如此广泛的参与度,体现了中越两国学术界对反腐败问题的高度关注,也为两国学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供了平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向第二十次中越两党理论研讨会致的贺信中所指出的,中越两党理论研讨会是两党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为巩固友谊互信、增进思想共识、促进中越关系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欧阳柏青在今年3月的访谈中强调,要深化反腐败多双边合作,不断拓展反腐败国际合作“朋友圈”,讲好中国反腐败故事。本次中越反腐败学术研讨会正是落实这一理念的具体行动。
反腐没有国界,廉洁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中越两国作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邻邦,在反腐败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随着类似学术交流机制的持续完善,中越两国有望共同贡献更多的东方智慧,为全球腐败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

学术重镇:武汉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
本次会议的承办方武汉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是湖北省首个实体化运行的纪检监察研究院,于2024年12月21日正式成立。研究院采取实体化运行,依托武汉大学法学A+学科,承担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资政建言三大功能。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监察基础理论(探讨纪检监察的本质与原则)、监察法律制度(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的构建与完善)以及纪法贯通(分析纪律检查与国家法律的协同机制)。这种学科交叉设计旨在培养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推动纪检监察学科的体系化发展。
研究院成立时,武汉大学党委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研究院要坚持高站位、大格局,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高质量、强阵容,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坚持高标准、实举措,坚定扛起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武大责任”
研究院由武汉大学法学院秦前红教授担任院长。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大学在纪检监察领域已有深厚积累,先期自主设置监察法学二级学科,并已于2025年起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研究院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适应改革需求的实战型、复合型纪检监察人才。 通过产学研结合,它不仅填补了传统法学教育与新兴人才需求间的空白,还强化了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中实智库 秦前松)
编辑:楚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