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层组织管理的若干问题中,执行力的推动是一个突出的难题。在基层队伍中,执行不力的原因有多方面的,比如部分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不强,业务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执行标准不够明确等等。为切实提升基层组织执行力,近年来,清水乡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夯实意识教育根基,为执行力的提升提供思想壁垒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时刻加强基层队伍责任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树立责任意识,严格岗位职责,不折不扣地将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树立正面典型。基层队伍的发展离不开人,人是执行的主体。清水乡抓好榜样引领,以榜样人物的人格魅力提升执行力,使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赶有标杆。三是重视团队意识教育。没有沟通、协调、合作就没有效率,清水乡用统一的目标来凝聚人心,将每个人的目标统一到基层队伍整体目标上来,从而形成执行合力,确保干部在工作中找准方向,各司其职,减少彼此之间的摩擦,增进团结,形成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互相补位,互相补台的局面。
二、规章制度见真章,为执行力的提升扎牢围墙栅栏
一是细化各项配套制度。在组织管理整个系统框架下,为每个部门制定科学、具体的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一岗位的工作标准、操作程序等,明确各岗位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工作程序等,确保环环相扣,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二是健全责任机制。强化责任是执行力建设的关键。在基层工作落实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够主动、不够到位、不够认真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部分党员干部责任心还不够强。为保证工作有效落实,清水乡开展工作项目化管理,将责任和压力层层传递,理清工作层次,抓住工作重点,明确责任,使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展开。三是健全监督机制。督促检查、严格考核是保证决策执行的重要手段,可以解决工作中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激发党员干部在执行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清水乡对既定的工作目标任务、重点工作,每月都召开工作会,总结工作完成情况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不定期召开情况通报会、分析会,通过定期督查,指导和促进了工作的落实。
三、完善激励措施,为执行力的提升提供动力支持
一是目标激励。通过建立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考核目标,使干部从发展目标中看到个人的美好前景,并恰当有效地给予每个干部参与管理的机会,积极培养党员干部的责任心、荣誉感、创造性和团体意识。二是感情激励。使党员干部透过制度看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真心实意为干部谋福利,从而使干部产生反馈心理和报效行为。三是双重激励。任何人都需要被肯定、受尊重。对干部的奖励,既有物质奖励,也要精神鼓励。许多干部对精神的满足表现出渴求的心情,是因为他们往往把它作为自我价值的肯定。因此,清水乡注重奖励方法富于变化,不断创新,在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同时采用精神鼓励的手段,及时准确地体现干部的工作成果,使其“名利双收”,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