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网——中国实践智库官方融媒矩阵主网站
滚动新闻

综合频道

江西浮梁县三峡移民:奋斗廿十载 “移”出新生活

浏览:352次 发布时间:2024-05-30 15:49:13


 


20年前为了建设三峡工程重庆奉节460名三峡移民泪别故园的千重稻菽举家迁往浮梁县王港乡。20年来他们过得怎样?

初夏时节,万物峥嵘、百花盛开。5月26日下午,走进位于王港乡坑口村万平组,一排排楼整齐划一,一条条道路干净宽敞,道路两旁鲜花竞相开放,路灯、凉亭、体育锻炼设施一应俱全,移民笑脸上洋溢着美好生活的幸福笑容。

 

坑口村万平组国家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在王港乡安置点之一。建设三峡大坝2004年8月重庆市奉节县万胜乡、平皋乡康坪乡共有103户460人挥泪离别祖祖辈辈生活了几年的家乡,搬迁至此;20年来,在王港这片土地上扎根下来,安居乐业。

 

村民何煤奉一家,是移民中的典型代表。他在重庆是以长江捕鱼和种植水果为生。移民到王港后,仍然是在东河捕鱼维持生计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实行“十年禁渔”,政府把东河列入到禁捕河段,为此他积极响应政府的退捕政策“洗脚上岸”后,政府给他妻子杨名术聘为公岗护渔员,每月工资1800元且政策给予他夫妇购买了灵活就业养老保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自己用政府贴息贷款购买了后八轮货车跑运输,每年收入可达10万左右。“捕鱼人”变成“护鱼人”后,虽然就业方式变了,但是他的生活没有受到影响,收入反而高了,从稳得住,到了能致富

 

何煤奉说:开始我原来就一直在这个河里打鱼,现在禁捕以后,我老婆现在成为了护鱼人,我也从事运输工作。从事运输工作以后,钱也赚的比原来多了,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感谢政府。

在高沙村万胜组,移民何朝贵夫妇非常勤劳,他们一年四季起早贪黑,养猪、种玉米、种红薯,跟着市场走,哪个赚钱就从事种养哪个20年来,艰苦创业的移民精神一直没有丢,通过奋斗,家庭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是,甜蜜的生活让全家过得有滋有味,女儿上了大学,儿子光荣参军。

“我搬到这儿已经20年了,环境好,出行也方便,政府对我们移民也很关心,现在的生活十分幸福,搬过来一点也不后悔。”说起搬迁后的生活,村民何朝贵连声叫好。

何煤奉何朝贵等一样的移民还有很多,他们在浮梁的土地上,通过自己的勤劳,跑出了致富的“加速度”,赢得了广泛赞誉。

 

近年来,为了使移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王港乡从多个方面帮助移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借助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为三峡移民安置区建设美好家园、谋划致富门路、共享幸福生活,持续解决移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给予项目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为移民群众排生产之忧,解发展之难,铺共同富裕之路,不断提升三峡移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绿色如茵,水树相眏,蓝天白云下的村庄显得青翠欲滴。如今,移民村子越来越美,环境越来越好,日子也越来越甜,移民过上了“能发展、可致富”的幸福生活。(黄湘国 )

 


版权声明:凡标注来源为中国实践的文章、图片、视频等内容均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实践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实践网”。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底部g1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中实网——中国实践智库官方融媒矩阵主网站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二号院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879602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