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网——中国实践智库官方融媒矩阵主网站

综合频道

贺道良散文:那副婚联见证的旧日时光

浏览:6390次 发布时间:2025-11-13 11:22:01

翻看儿子儿媳的新婚电子请柬,指尖划过屏幕上流光溢彩的宴会厅效果图,脑海却不由自主地闪现32年前我自己的那副婚联,还有那逝去的旧日时光。

1993年的“三八”节,春风刚漫过百里水乡的芦苇荡,我在老家的青砖瓦房里成了家。婚礼是按乡下规矩办的,堂屋八仙桌上的红烛淌着蜡油,墙角堆着亲友送的新棉被,连屋后的猪圈顶上都系了红绸子,在风里摇摇晃晃像团跳动的火苗。

7fbd068c-9692-4fb8-b4f9-cf8d2443a4aa.png

婚后第三天回城里,报社的同事早等着喝喜酒。我们在那间“一房一厨”的平房里支起折叠桌,煤炉上蒸着从老家带的糯米团子,热气把“囍”字贴纸熏得发潮。喜糖是供销社买的水果硬糖,装在玻璃罐里亮晶晶的。有人盯着木门上的婚联笑:“‘便宜婚’都能办两场,你们这是把日子过成连载了。”

那副对联是婚前一周拟的。我趴在报社的稿纸上,钢笔尖在红纸上洇出墨团。那时离走出校门、到市委机关报当记者也才四个年头,工资刚够买台单缸洗衣机,家具是父亲带着木工师傅打的,衣柜门得用手按着才能关上。同事打趣说“这婚结得比采访还省”,我倒觉得自在,提笔写下“忙里偷闲结回便宜婚,苦中作乐筑个逍遥巢”,横批想了半宿,落了“也算潇洒”四个字。

去请编辑部同事魏老师写联时,他正在裱糊刚写完的书法作品。魏老师是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握笔的手在报纸上顿了顿:“这联写得有烟火气。”他铺开洒金红笺,狼毫笔在纸上走得沉稳,“便宜婚”三个字却特意写得轻快,像怕压着我们年轻的日子。

婚房是报社领导托城区房管所寻来的——老街尽头小巷一间朝南的正房带个仄仄的厨房,墙皮斑驳得像浸了水的旧报纸。最要紧的是上厕所得穿过两条巷子,到百米外的公共厕所去,夜里得打着手电踩碎一地月光。

贴联那天,邻居婶子们都来看新鲜,有人念着“逍遥巢”笑出了声:“这小两口,住破屋都能住出滋味。”

城里的喜酒简单却热闹。报社的同事挤在屋里,有人带来刚印好的报纸,油墨香混着煤烟味,倒比现在的香薰更让人安心。新娘给大家倒糖水,搪瓷杯沿还留着乡下婚宴的红印子。魏老师来得晚,进门就递过个红包:“刚写完稿子,沾沾你们的墨气。”夜里收拾时发现,红包里还夹着张字条:“日子是熬出来的糖,淡着淡着就甜了。”

后来才知道,比我大不了几岁的魏老师就是在集体宿舍隔出半间当新房,床尾还堆着单位的旧书。那些年我也采访过太多普通人家,见过纺织厂女工在筒子楼里用煤炉炖排骨,见过渔民在船上用木板搭婚床,倒觉得幸福从不是光鲜的物件,是两个人共用一个搪瓷杯也能喝出蜜味。

1994年夏天,儿子在老家乡镇的卫生院出生了。护士把皱巴巴的小家伙裹在红布里抱出来时,我正蹲在走廊里写稿,钢笔尖在采访本上抖个不停。后来每次带他回城里的平房,总在木门上比量身高,红漆的刻度从膝盖爬到腰际,那副婚联的边角也渐渐卷了毛边。再后来报社在市委大院给我分了套两室一厅(后来又换了个报社新建的三房二厅),搬家时特意把木门上的红漆刻度拓在纸上。那排平房后来拆了,听说现在建起了居民楼。如今建起的居民楼,阳台都朝着当年我们仰望过的月亮。

2004年秋,告别妻儿南下深圳,在城中村的握手楼里租了个单间,夜里听着隔壁的粤语新闻,忽然想起百里水乡的老巷——原来“逍遥巢”在哪都能筑,只要两个人的影子能在灯光下叠在一起。

深圳打拼,行李箱里装着儿子的三好学生奖状。租住在城中村的第一个月,总在电话里问他:“书桌够不够亮?要不要给你寄台灯?”次年夏天去车站接他,小学毕业生背着崭新的书包,校服袖口还别着老家的校徽。他攥着我的手走握手楼的窄巷,忽然说:“爸,这里的楼好高,像把天切成了一块一块的。”

儿子在深圳的中学里慢慢长开。有次整理旧物,他翻到我夹在日记本里的红笺残片,歪着头看“也算潇洒”四个字:“这是你们结婚时写的?比我们班的黑板报好看。”后来带他回故乡,老平房的位置已成了宽阔的马路,他对着手机里存的旧照片比划:“原来我小时候这么矮,才到‘逍遥巢’三个字的一半。”

2019年儿子博士毕业,去年国庆节和自海外留学归来的女朋友领了证。小两口都在体制内工作,今年“五一”在深圳举办婚礼。姑娘发来婚宴菜单,指着清蒸石斑鱼的图片笑:“爸爸当年在平房里炒青椒炒肉,现在我们能请大家吃海鲜了。”儿子在一旁接话:“我早想好了,婚礼上要展示您那副婚联的拓片,让大家看看咱们家的老故事。

前几日整理书柜,红笺残片从旧相册里滑出来。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上面,“也算潇洒”的笔锋里还沾着当年的墨香。忽然想起2005年儿子刚到深圳时,我带他去逛超市,他盯着自动扶梯上上下下,手里攥着舍不得吃的奶糖——原来幸福从不是一蹴而就的,是1993年的红烛,是2005年的书包,是此刻视频里小两口核对宾客名单的身影,一步一步踩出来的脚印。

有一天酒喝高了点,给儿子媳妇讲起他们爸妈当年的婚联。小姑娘笑得合不拢嘴:“爸这联写得真豁达。”我却忽然想起那年的那些天,她妈妈挺着大肚子去公共厕所,我总在巷口举着灯等,白雾里两个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

我想告诉他们,幸福从不是新旧房子的差别,是老巷里的马灯能照见来路,是新区里的霓虹灯能照亮前程。那张婚联拓片,它不像婚纱照那样光鲜,却像块试金石——能在旧木门上写出“潇洒”的人,走到哪里都能把日子过成诗。

如今百里水乡的老房还留着儿子的身高拓片,深圳的新家能看见海。我握着手机走到阳台,深圳湾的风带着潮气扑过来。远处的摩天楼亮着灯,像撒在海面的星子。每次翻到那页红笺,总想起魏老师的话。是啊,糖要熬才甜,路要走才宽。幸福从不是攥在手里的金银,是两个人牵着的手,从水乡的田埂,走到特区的街巷,一直走到亮堂堂的未来里。

当年觉得“便宜婚”里的甜,是煤炉上的鸡蛋汤;现在明白,幸福是看着孩子们把日子过成更宽敞明亮的模样——就像老联里的“逍遥”二字,从来不是安于现状,是在哪都能把日子种出花来的底气。

(作者:贺道良,湖北洪湖人,现供职于富士康科技集团

编辑:楚予

版权声明:凡标注来源为中国实践的文章、图片、视频等内容均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实践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实践网”。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底部g1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中实网——中国实践智库官方融媒矩阵主网站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二号院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879602319@qq.com